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外科护理
推荐表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推荐表

    摘要: 重庆市2023年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推荐表案例名称德技并修背景下“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外科护理》“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学校名称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负责人/团队教师(团队4—6人)团队负责人:吴萍团队成员:郑小波、李杰、王瑜、王湘艳、罗洁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所属专业(代码)课程属性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外科护理护理(72020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R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

    重庆市2023年职业教“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推荐表

    案例名称

    德技并修背景下“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外科护理》“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学校名称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负责人/团队教师

    (团队4—6人)

    团队负责人:吴萍

    团队成员:郑小波、李杰、王瑜、王湘艳、罗洁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

    (代码)

    课程属性

    课程类型

    学时

    学分

    外科护理

    护理(720201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R专业核心课

    公共选修课

    理论课

    R理实一体课

    实训实践课

    108

    6

    二、课程建设基础(可自行添加)

    成果类型

    成果名称

    获得

    时间

    成果

    等级

    负责人

    团队成员

    教师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骨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1.02

    国家级一等奖

    吴萍

    李杰、郑小波、刘倩

    教师比赛: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骨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0.09

    市级

    一等奖

    李杰

    吴萍、郑小波、刘倩

    教学资源: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项目

    《外科护理》课程资源

    2022.11

    市级

    吴萍

    李杰、王湘艳、罗洁等

    教学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护理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21.07

    国家级

    郑小波

    张展、殷金明、吴萍、王瑜、李杰等

    学生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职业技能比赛

    2018.06

    国家级

    一等奖

    殷金明

    兰红萍、李杰、王湘艳

    学生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职业技能比赛试点赛

    2020.06

    国家级

    二等奖

    殷金明

    兰红萍、李杰、王湘艳

    教研教改: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项课题

    护理专业对接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

    国家级

    郑小波

    吴萍、靳平、王瑜、李杰、

    教研教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

    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2019.06

    国家级

    郑小波

    杨孟欢、吴萍、李杰、王瑜等

    教研教改: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思政融入,课证融通,医教融合”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与研究——以中职《外科护理》为例

    2022.10

    市级

    吴萍

    郑小波、李杰、靳平、王湘艳、罗洁

    教研教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护理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7

    市级

    郑小波

    吴萍、杨孟欢、李杰

    教研教改:重庆市职教学会课题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11

    市级

    吴萍

    郑小波、李杰、罗洁、王湘艳、靳平

    教研教改: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微课评选

    《外科护理》微课获奖27

    2022.11

    市级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

    19

    吴萍

    李杰、王湘艳、罗洁、霍欢、李婷婷

    教研教改:重庆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明道正业”,育“仁心妙手”骨科护士——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1.11

    市级

    特等奖

    李杰

    吴萍、郑小波

    教研教改: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市级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交互、六步循序”信息化课程案例》

    2022.10

    市级

    一等奖

    吴萍

    郑小波、刘倩

    专业建设:重庆市高水平学校建设项目

    护理专业群建设

    2018.12

    市级

    殷金明

    吴萍、王瑜、罗洁等

    专业建设:重庆市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护理专业建设

    2023.04

    市级

    殷金明

    吴萍、王瑜、罗洁等

    专业建设:重庆市优质专业建设项目

    护理专业建设

    2021.06

    市级

    殷金明

    吴萍、王瑜、罗洁等

    媒体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优秀作品展播

    《骨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1.02

    国家级

    吴萍

    李杰、郑小波、刘倩

    个人荣誉:重庆市学科名师

    重庆市中职护理学学科名师

    2020.04

    市级

    吴萍


    个人荣誉:重庆市骨干教师

    重庆市中职护理学骨干教师

    2017.12

    市级

    吴萍


    个人荣誉: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重庆市职业院校医药卫生大类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2023.04

    市级

    吴萍


    三、“课堂革命”建设方案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700字以内)

    1.背景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康复作为新兴产业被纳入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护理专业肩负着培养卫生健康一线护理人才职责,作为急需紧缺专业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外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外科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职业教育重要文件均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2.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专业能力职业岗位需求脱节。现有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教学内容学科体系章节化。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式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剥离,学生专业能力生成与岗位要求脱节

    二是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要求不符专业教师长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是第一要务,而行业企业认为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是长期养成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存在课程思政教育与行业素养需求错位。

    三是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度不匹配注重知识技能的结果性评价,评价主体多为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行为状态数据的形成性评价,思政评价、增值性评价流于形式,有效性低。

    3.建设基础

    本课程自2019年重庆市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以来,基于持续诊改理念,课程团队不断开展教学改革,获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完成市级优质课程资源1;获评市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特等奖1个、信息化课程案例一等奖1个;立项教育部专项课题、市级规划课题、市级教改项目各1项。护理专业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各1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900字以内)

    为破解上述问题,课程团队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实践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德技并修是坚持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共培,以课程思政推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破解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要求不符的出发点;“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是基于交互层次塔理论,依托教学平台,实现课堂实时交互,设计“设-导-析-做-评-用”六个教学环节,以临床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和评价,全程采集学生学习数据,是破解专业能力职业岗位需求脱节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度不匹配等问题的的路径和方法。

    1.融入行业“三新”,对接护理工作流程,解决“培养脱节”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调研,对接外科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入职业等级证书标准和护理等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更新课程标准,配套开发新形态教材等教学资源。对接临床外科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以临床工作任务为驱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设计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任务,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

    2.基于护士“五心”,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解决“素质脱岗”问题

    “仁心、细心、耐心、同理心、责任心”护士职业素质为主线,融入 仁道”学校文化,确定素质教学目标,设计思政主题和思政环节,制定思政案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收集整理思政素材,创新思政手段,改革思政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剖析临床案例背景和隐藏的思政元素,显隐双线协同,显线驱动知识,隐线思政育人。在课后健康宣教、义诊、病史采集等公益性或临床真实服务劳动中,推进思政渗透协同育人。

    3.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实施多元立体评价,解决评价脱标问题

    设计多元和梯次评价标准。拟定形成性、诊断性和增值性三个评价类型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学生、小组、标准化病人、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对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依托超星教学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交互式一体机、平板等信息化平台和硬件,采集并生成学习档案。学生和小组采取自我参照评价,自我制定参照标准,发展和鼓励学生增值性成长。

    (三)实施的过程与做法2400字以内

    1.对接外科岗位,融通岗课赛证,助推“课堂革命”

    1)对接岗位任务,重构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重构课程内容。依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外科护理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对《外科护理》章节化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为10学习情境32学习任务,共108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训课8学时,理实一体课92学时。通过教师行业实践和调研,将近年来外科出

    现的腔镜等微创医疗新技术下外科病人的护理内容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对照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标准,强化“烧伤病人护理”、“骨折初步固定和转”等内容。


    1  课程内容重构框架图


    2)开发教学资源,保障课堂革命

    积极推进三类资源建设,包括教师、教材等基本教学资源,实训室、设施设备等环境设备资源,视频、微课、动画、虚拟仿真等数字教学资源。

    依托国家养老育幼专业领域立项院校协作共同体和护理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课程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

    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教改项目“思政融入,课证融通,医教融合”中职外科护理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与研究》,与其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协同开展课程新形态教材开发,目前已完成教材初稿。

    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外科护理》项目已顺利结项,完成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116个,并在重庆“云课堂”平台和学校护理专业资源库平台上线。目前正在开展本课程资源的再建设工作,拟于本年度秋期前再建设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120个,并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在线精品课程。

    2  《外科护理》现有教学资源截图(部分)

    2.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课堂革命”

    1)聚焦学生特性,开展学情分析

    精准分析知识技能基础。分析、查阅学生成绩档案,掌握学生具备本课程教学所需的解剖、生理、健康评估、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情况。

    精准分析认知实践能力。通过调研、谈话和观察,分析学生心理状况、观察能力,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情况

    精准分析学习特点差异。开展学习习惯调研,发现学生对临床真实病例兴趣较大,宜开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基于差异,宜开展分组教学,发挥团队带动帮扶作用。


    3  学情分析示意图


    2)依据教学标准,拟定教学目标


    依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标准,规范化拟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析和学情分析,初步拟定本课程的重、难点。囿于篇幅,下图以课程学习情境十教学目标为例。


    4  教学情境十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基于学情特征,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学情,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组内、组间的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传统行列式座位为分组式;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强化小组评价。基于建构主义和交互层次塔理论,依托


    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和实践“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图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小组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实现操作交互;课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主题讨论问卷投票、随堂测验等方式,实现信息交互;课后,学生通过完成拓展任务,完成线上作业和课后测验,实现概念交互


    4)坚持德技并修,有机融入思政


    坚持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厚植“仁心妙手,明道正业”的专业育人文化,以“仁心、细心、耐心、同理心、责任心”护士职业素质为主线,统领本课程的思政建设。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特点,设计、融入、实施护士职业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设计课程思政点和思政环节,打造本课程思政案例载体和教学资源。将课程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社区急救教育、家庭健康知识宣传等拓展任务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增值性指标,促进学以致用。


    5)基于“智慧交互”,开展课堂教学


    【课前】

    设(设计任务)。分析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根据课前学习检测结果和信息采集,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依据教师发布在学习通平台的自主学习单、工作学习手册及制作、收集的相关教学资源开展课前自学或小组学习。

    【课中】

    导(导入任务)。采取案例导入和问题导入,学生体验教师创设的情境,接受任务。任务导入的形式有视频、动画、临床案例等。

    析(分析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任务,理清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在学习情境十学习任务1骨折病人的护理”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任务分解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康复指导4个子任务。

    做(实施任务)。学生和教师共同归纳梳理完成任务和子任务的知识点、流程,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完成任务。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竞赛环节,运用虚拟仿真、三维动画、微课、视频、简易标准化病人等资源,有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情境十学习任务1骨折病人的护理,通过骨盆三维动画、教师自制骨折模型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有效解决本任务教学重点——骨折分类。


    6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


    评(评价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或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和态度、效果。体现全程多元多维评价,即评价覆盖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数据全程采集;学生、教师、行业教师等评价主体多元;课堂表现、课堂任务、实训操作、课堂测试等评价内容多维。

    7  全过程采集与评价考核


    【课后】

    用(拓展任务)。学生开展自评,积极反思。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线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完成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社区急救教育、家庭健康知识宣传等拓展任务,实现知识应用和迁移。


    8  课后应用拓展


    3.改革课程评价,聚焦增值发展,激活“课堂革命”

    重视学习过程和素质养成,破除“唯分数”评价。其中出勤、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习完成率、拓展任务、岗位素质等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在课程综合评价占比50%;阶段测验和期末测试等诊断性评价占比40%,判断学生能力和素养正向增值情况的增值性评价占比10%。

    对接执业护士和职业等级证书考核,破除“唯纸笔”评价。执业护士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理论考核均采取人机对话考试方式,因此课程阶段考核采取超星教学资源库平台,期末考试采取超星教学平台进行无纸化考试,且试题库可以自动组卷,服务学生反复练习,达到提质增效。

     


    (四)预期取得的成效500字以内


    本案例自2019年开始在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目的是创建以学生主动学习、交互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实践形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组织的交互化、教学模式的高效化、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智慧化,学生既有天使“仁心”,又具岗位“妙手”。

    1.学生知识主动建构专业能力有效生成

    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分析,预期学生知识目标平均达成率达到95%,能力目标达成率97%。课程成绩优良率达到60%,合格率达到92%;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职业等级证书通过率达到98%本年度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4项以上

    2.家校企评价满意,教学形态基本创建

    通过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医疗机构访谈反馈,学生珍爱生命意识加强,职业荣誉感增强。预期学生对课堂认可度达到90%以上家长对学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5%;任课教师评学平均分达到85分以上实习基地对实习生满意达到90%以上。

    3.课程改革成果丰富,教师能力有效提升

    依托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课程团队已获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2项,市级3项。预期完成重庆市职业教育教改项目1项,市教育规划课题1项,市精品开发课程资源1门,开发活页式教材1册,课程及团队建设案例获评市级及以上奖项2项。

    (五)创新与示范(500字以内)

    1.特色创新

    1)思政育人,对接护士素养,培育仁心妙手。深入挖掘紧贴护理岗位的“生命教育”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进观摩示范等显性教育与课后拓展等隐性教育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护士职业认同和自豪感,既具外科“妙手”,又具天使“仁心”。

    2)交互高效,对接岗位任务,创新教学模式。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探索和实践了基于信息化学习平台的中职外科护理“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智慧赋能,对接职业能力,改革课程评价。依托超星教学平台等,搭建“一体两翼,三环多元”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诊断性、增值性评价为两翼,覆盖课程教学三个环节,教师、学生、行业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破除课程评价痼疾。

    2.示范推广

    《骨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运用“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参赛作品作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在川渝两地线上教研活动上交流推广,辐射川渝职教教师上千人,在市内开展巡讲活动1次,辐射万州、忠县等10余个区县。《明道正业,育仁心妙手骨科护士——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获重庆市课程思政案例特等奖。外科护理教学资源获评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研发资源在重庆云课堂平台共享。4名教师获评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其中1人为团队负责人。

     

     

     

     

     

     

     

    9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及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四、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盖章):